穩定供電與裝置容量
近年來臺灣用電量屢創新高,台電為確保供電穩定之使命,持續推動電源開發計畫,並於每年規劃新增發電機組上線。在管理火力發電機組運作上,台電除精進各項運轉維護策略外,亦建立運轉人員證照制度與回訓機制,確保日常營運穩定性;另一方面,針對核能機組之主要管理措施,包括分析與檢討各核能電廠提出運轉弱點項目、強化管理大修期間作業活動、設備改善更新及檢討當年度非計畫性事件。

2020 ∼ 2022 年總發電量與占比
供電調度與可靠度
管理機制
定期檢討分析
- 定期召開「機電系統事件檢討會議」
- 定期召開「電力調度系統事件檢討會議」
落實風險管理
- 針對不同電力事件對供電調度穩定度與可靠度之影響,將「電力供應短缺影響系統穩定與安全」列為風險管控事件,依不同情境影響程度及量測標準決定風險等級,並訂定相關措施進行追蹤管控
- 每季定期追蹤檢討及執行情形
- 季末進行總檢討並訂定未來管控目標
培訓相關人員
- 因應電業法未來電力市場交易機制,定期辦理在職訓練,建立經辦業務人員電力市場運作與報價的概念
- 儲備線上調度人員,辦理新進調度人員證照檢定考試;持照人員每三年通過一定再訓練時數得予以換照
確保核能安全
對於核能電廠之運轉,本公司一向秉持「深度防禦」(Defense-in-Depth)之核能安全運轉理念。關於「深度防禦」,本公司在實際做法上有以下防線。
01
事先之防護
事前根據各種極端狀況進行評估以及事前預防
02
減輕與消弭
減災避免放射性物質釋出至廠外
03
緊急應變準備
若減災仍無法成功防止放射性物質外釋,將採取防護行動,減少廠外之輻射劑量暴露
04
備妥機組斷然處置措施
依據各核能電廠現行耐震與防海嘯的設計基準,遵循緊急操作程序書與嚴重核子事故處理指引,擬定「機組斷然處置程序指引」 作為決策與操作的依據;平時則作為人員訓練與演練的規範

健全電網基礎建設
電網為發電端與用戶端之連通樞紐,健全的電網可有效降低停電發生機率,為維持良好供電品質,台電多年來已於各地佈建綿密的網絡,確保民眾都能擁有便利用電之權益,而定期維護相關設備亦是穩定供電重要一環,台電將持續推動電網強韌計畫,汰換老舊設備或線路,以維持高品質之電力。
台電目前表現供電可靠度的指標為每戶停電時間(SAIDI)及每戶停電次數(SAIFI)。2022 全年度每戶停電時間為 14.936 分鐘,每戶停電次數為 0.185 次。近 10 年來,台電持續在停電時間及停電次數呈現穩定的表現,對供電品質、用戶服務及企業形象的提升助益極大。惟考慮未來全球氣候極端變化、再生能源其不穩定特性易造成供需不平衡,及既有輸變電設施日益老化等因素,發輸配全系統仍應更加強各項防範及系統改進措施,持續加強線路維護與設備改善,以減少事故停電,確保供電品質。
2020 ~ 2022 年供電可靠度實績表
平均停電時間
平均停電次數
2020 年 | 2021 年 | 2022 年 | ||||
目標值 | 實績值 | 目標值 | 實績值 | 目標值 | 實績值 | |
工作停電 | 12.253 | 11.696 | 12.213 | 11.732 | 12.176 | 11.298 |
事故停電 | 4.547 | 4.235 | 4.487 | 4.644 | 4.424 | 3.638 |
合計 | 16.8 | 15.931 | 16.7 | 16.376 | 16.6 | 14.936 |
2020 年 | 2021 年 | 2022 年 | ||||
目標值 | 實績值 | 目標值 | 實績值 | 目標值 | 實績值 | |
工作停電 | 0.064 | 0.059 | 0.064 | 0.059 | 0.064 | 0.057 |
事故停電 | 0.196 | 0.171 | 0.196 | 0.174 | 0.196 | 0.129 |
合計 | 0.260 | 0.230 | 0.26 | 0.233 | 0.26 | 0.185 |